《超譯歧路先知:角色弧光、角色塑造、角色》

千年的狼骨拉麵
10 min readMar 25, 2019

--

1引言/廢話

超譯一詞,出自日本一個系列叢書,其中有《超譯尼采》、《超譯赫塞》、《超譯易經》、《超譯論語》等等。超譯,換個說法是意譯,並非將原文生搬硬套,而是用一種全新的角度審視,以更淺白的語言闡釋。超譯系列雖然受到某些人質疑,但無疑是有意義的,因為它架起了連接知識與普通人的橋樑,讓普羅大眾一窺原作的風采。

最近,輕之物語專欄的歧路先知發表了一篇《屬性與人性的對立與統一》,掀起一股討論的熱潮,如和風雅頌紅茶泡海苔嵐凌等都寫了文章回應。本文其中一個引起熱議的點,是作者獨具靈性又自由奔放的語言風格,將他的匠心獨運包裹在哲學用語的化用,和略帶戲謔意味的黑話當中。

先知對於專業用詞的化用值得一談。先知用的「先驗」並非康德所說的「透過演繹法得知且恆真」,先知用的「祛魅」並非韋伯語境中的祛魅,但在先知的語境中,隨著字詞約定俗成的用法被打破,文章也從而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維根斯坦告訴我們語言不過是一場遊戲,不一定有嚴格指稱並且視乎運用方法,顯然先知已經把這種遊戲玩得出神入化、忘形得意,其語言的存在早已先於其本質、能指早已先於其所指。所謂「化」,如同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雖然偏離了「綠」一詞的原意,但又讓文字的運用更加生動活潑。

先知的深沉洞察在他強烈語言風格的修飾下,略顯隱晦,也許我們終究只能管中窺豹,但為了一睹究竟,這便是超譯的意義。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加入自己的意見,用全新的角度超譯《屬性與人性的對立與統一》。

2什麼是屬性,什麼是人性?

先知把屬性、人性講得複雜,尤其加入了對立、先驗等等的字詞。有沒有辦法講得簡單點呢?其實,我對於屬性和人性有自己的看法,雖然和先知的定義可能有細微出入,我提出我的定義吧!

我將會沿用羅伯特麥基那一套。他提出三個詞語,角色塑造(Characterization)、角色(Character)、角色弧光(Character Arc)。認為角色塑造就是對於人物可觀察特質的歸納,例如年齡、外貌、獨特的語氣和肢體動作、生活品味、個性特點等等。但角色塑造並不代表角色,角色的特點是真的活起來。

角色弧光,意指角色在故事進行的同時因為迎面而來的困難而改變。故事結構的功用,就是用種種困難,慢慢給予角色壓力,讓角色在困難的處境中作出抉擇,這樣才能撕開角色的角色塑造,展露出角色的本性。如此一來,角色才真正算活著。

我們來看看《落第騎士英雄潭》這場戰鬥:

影片不看也沒關係,讓我簡述一下這場戰鬥。《落第》的男主角黑鐵一輝魔力極少,只能依賴劍術和在一分鐘耗盡所有力量的技能 — — 一刀修羅,進行戰鬥。在《落第》動畫的最後一集中,一輝比賽前被奸人算計連夜審問,拖著疲憊的身軀上場與刀華決戰。一輝的體力只足夠他用一刀修羅揮出一刀,刀華其實躲開這一刀就可以獲得勝利了,但是刀華沒有避開,反而正面應戰。

為什麼這一戰,刀華明明躲開一刀修羅就能贏,但是她選擇正面迎敵。這就是透過選擇揭露人的真實本性。刀華說:「我並不是想守住學園第一這個寶座,我只是想賭上自己的一切,贏過面前這個身披榮光的騎士而已。」,展現出刀華的氣魄、榮耀及崇高。

這就是透過事件,困難,選擇所揭露出來的角色本性,是角色塑造無法比擬的。堆砌一些萌屬性、一些空洞的賣萌台詞只停留在角色塑造,透過行動來告訴讀者這個是什麼人才是角色本性。

話說回來,先知還提到萌屬性的「鋪設 — — 解讀 — — 昇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鋪設是角色塑造,解讀是揭露女主內心和經歷,昇華自然就是完成角色弧光,解決女主內心的問題。

※注:羅伯特麥基說的角色弧光,主要集中在主角。配角既可以有角色弧光,也可以沒有,所以羅伯特麥基才從來沒有說過配角的角色弧光吧!

3輕小說開頭都會有特殊設定嗎?為什麼?:

事實上,絕大部分輕小說,都會依賴一些比較特殊的設定來進行初期的建構。一方面是向市場宣示自己的特色,藉以吸引讀者群體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是給作者自己的行文提供一個錨定點。他在剛剛動筆的時候,只需要圍繞著這個錨定點來轉圈就好了。

《屬性與人性的對立與統一》

先知告訴我們,輕小說往往有一個特殊的設定作為噱頭,同時作為輕小說發展的一個展開方向。

如果按照羅伯特麥基的說法,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場實驗,每一個故事都是從一個簡單的意念延伸出去的。作者首先要問如果發生什麼事情,那之後會怎麼樣呢?例如《我的妹妹哪有那個可愛》問瞭如果發現了現充妹妹偷偷玩小黃油會怎麼樣、《果然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搞錯了》中問瞭如果犬儒主義的男主被老師抓去社團思想改革會怎麼樣、《青春豬頭少年》問瞭如果有一天在圖書館看到一個兔女郎會怎麼樣。

因此,依賴一個特定的情境展開未必是輕小說的專利,而可能是不少作品的共性。一部作品就算貼近生活,多數都會有一些特別的事情發生。

再談另一個問題,設計一個特殊的設定,以此為基礎展開故事有什麼意義呢?按先知的說發,功用一是方便作者展開故事,功用二是透過特殊的設定招讀者青徠,並用特定萌屬性迎合特定讀者的喜好,採用一種「先拉讀者入坑,後事再說」的方法。其實,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先知隱藏的一些前設,和他的敏銳性。

「透過特殊的設定招讀者青徠」必定建基於這些設定容易受讀者所接受。例如我們來搞個現代《變形記》,蟑螂與老鼠談戀愛這樣的設定夠特殊了吧!你試試在小說這樣寫,你猜會有市場嗎?除非你把老鼠和蟑螂都萌化,否則肯定沒有吧!因此,這一個特殊的設定必然依附於某種意識形態,並迎合了某種特殊的消費環境。

由於輕小說的商業模式和其圖文並茂的特性,他的受眾往往和動漫重疊。所以,他的設定通常會顯得相對「二次元」,例如二次元中多數有美少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其實二次元對題材的包容性非常大,殭屍、外星人、尼特族、獸耳等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往一個美少女人設一套,就能產出一個合乎市場口味的人設或題材。

因此,在先知提出輕小說中特殊設定對作者和讀者雙方帶來的好處時,也可以斷定這種特殊設定不能太偏,它還是依附在特定的消費環境中穩中求變。

4先知說的主題是什麼?

什麼是主題?

如果根據羅伯特麥基定一那一套主題,主題就是主導意念,強調主角有一個單一的願望,主角追求願望的過程中遇到阻礙,然後故事向正負極擺動,結局中這項願望達成了或沒達成。並且給導致為什麼結局一個原因。而這一串東西,就是故事透過故事事件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了。他認為一個好的故事,可以透過這個格式將核心思想,用一個句子概括。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主題並非一定要如此定義。羅伯特麥基說的主題是明確,透過結局來確立的東西,但至少先知文中,小說初期所訂立的主題,不是這麼明確,而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一個小說的大方向。例如《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開頭的主題,可能是「主角有個現充妹妹,她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我要保護妹妹」這樣模糊的方向。

不過,其實先知的說法也可以理解。羅伯特麥基說的是電影理論,電影就是一部戲從頭拍到尾的,當然可以已透過結局確立故事的主題,可是輕小說的連載模式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作者在寫小說第一卷的時候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小說的結局會如何發展,既然如此,有談何透過結局確立主題呢?連主題在故事中途,都可能發生了改變吧!

與她同一代的《友少》《春物》《變貓》以及許許多多的一線以下的作品(我習慣於將這些作品稱為“友少世代”),也是類似的流程:鋪設屬性 — — 解讀屬性 — — 昇華屬性,試圖化屬性為人性,變喜劇為正劇。

先知這一句話,更說明了他對主題的看法。由於輕小說第一卷的主題並未確立,開頭和樂融融的校園喜劇,中途可能畫風一變變成白學套路。因此,先知才會說出「試圖變喜劇為正劇」。

5特殊設定和被主題綁架的女主?女二的逆襲?:

上面兩段,我們探討過,角色塑造和角色的區別,探討過先知對主題的看法,也得出了輕小說在開頭往往會有特殊設定,的結論。之後先知建基於此,提出了特別的觀點,一,最貼近故事主題的就是第一女主。二,輕小說開頭的設定,若作者在後期處理得不好,女主就會被降低上線(讀者對女主的印像變差),三,配角並沒有被作品開頭的特殊設定和某種是先訂立的主題綁死,由於她比女主自由,所以往往可以對女主以下克上。

一,當作他的一些假設,二還可以理解,作者處理得不好,那女主固然會變得討厭,這是必然為真的道理。三又怎麼樣呢?

其實我也不太認同三。首先,無論是故事前期的某些設定、世界觀、主題,難道不包括故事中的所有角色嗎?為什麼只有女主角被主題綁架,配角就身處主題的範圍之外呢?其實,先知應該是指某種特例,例如《龍與虎》,標題都說了是虎,難道女主不是大河嗎?然後人格,我們從虎的形象,聯想到她兇猛、刁蠻,配合大河的嬌小和偶爾惹人憐愛的時刻,這就是《龍與虎》初期的特殊設定之一了。但這只是特例,不能涵蓋所有情況。

其次,我不大接受「讀者討厭第一女主的行為,就等同於,或引發自『承擔了主題的風險』,而女配角無須為主題負責」這個說法,因為從故事的角度,女主處理得好壞,女配處理得好壞,全然是作者功力的問題。

當然,如果涉及黨爭的問題,可能還牽涉到文本之外的問題。黨爭會不會是某種二次元文化的形式呢?篇幅有限,這裡就不詳述了。

6化屬性為人性是痛苦的嗎?

在先知的語境中,如果女主角要從屬性變成人性,那「女主必然會承受痛苦」。

我們回到羅伯特麥基的角色弧光理論,角色塑造要升格為主角,就必然會遇到阻礙。而阻礙的過程難免是痛苦的。所以也不難理解先知的立論。而先知更加提出了,讀者未必會希望和女主一起承擔這項痛苦,有時候更加希望故事停留在屬性的階段。

不願化屬性為人性的《腦礙》《三坪房》等作品,就眼睜睜地看著一手好牌被打爛;不願變喜劇為正劇的《迷茫懦弱》《蘿球社》等作品,則被時間證明終究只是二流水準。

《屬性與人性的對立與統一》

先知文中的段落說道,如果故事不肯化屬性為人性,那終究只能流於平庸。其實我有點保留,四部作品中我只看過《迷茫管家與懦弱的我》,另外三部不談,這部作品真的沒有角色弧光嗎?應該不是吧!

這裡又涉及到我和先知的理解差異。先知可能認為女主角們為男主爭個頭破血流,搞個痛苦糾結的白學現場才是化屬性為人性,但我認為所謂的故事衝突,想必可以有后宮爭寵以外的呈現方式。

7日常系的凜冬

新時代的日常系,碩果僅存的是《果妹》《龍王》《友崎》《實教》等寥寥數人。凜冬已至,背負了先輩囑託的她們還在艱難地蹣跚前行。離開了熟悉的家園,她們將會遇到新的煩惱。可兒會鬧分手,銀子會鬧自殺,為人不易,冷暖自知。

《屬性與人性的對立與統一》

代表性的日常作相繼完結,先知宣布日常係正式進入了寒冬期。世代更易,這說不定也只是時代改變下的必然趨勢。如今成為小說家的web改的勢頭強勁,日常作是否能抵住異世界文新移民的人口稀釋,站穩陣腳呢?這還有待觀望。

8結論

★ 什麼是屬性,什麼是人性:角色弧光、角色塑造、角色

★ 為什麼輕小說都會有特殊設定:1就算不是輕小說也會、2方便作者寫、3方便讀者融入、4體現某種文化特徵。

★ 先知說的主題是什麼:一個模糊的方向,第一卷未定而且中途可以轉向。

★ 化屬性為人性是否必然痛苦:先知大概如是認為,我認為可能,但不一定。

--

--

千年的狼骨拉麵

香港人,喜歡動畫、漫畫、輕小說。寫些亂七八糟的評論,同時也寫小說。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g/moeokami